- · 广西农学报版面费是多少[10/07]
- · 《广西农学报》投稿方式[10/07]
在“袖珍村”里种出巨型南瓜 农学硕士打造“奇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唐红玲。受访者供图 二人四季,除夕夜里看路灯亮起 决定让唐红玲留下的,不是她个人孤注一掷的勇气,而是她看到了村民对发展村庄的渴望。从619路公
唐红玲。受访者供图
二人四季,除夕夜里看路灯亮起
决定让唐红玲留下的,不是她个人孤注一掷的勇气,而是她看到了村民对发展村庄的渴望。从619路公交上下车,唐红玲看到当地合作社里村民劳作的场景,她说:“当地村民很热情,在农业合作社里,我能感受到人们发展乡村的愿景和对人才的渴望。”
三年入行,五年懂行,十年称王。唐红玲说,她过去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,都是她坚定留在乡村,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来源。三秀山村的路灯,能将唐红玲的影子拉得很长,她知道,现在的三秀山村发展并不是终点,她说:“我希望未来的乡村,有产业,有人才,能够吸引很多人来到这里感受风光。”
三秀山村里的日落,能够染红很大一片天,不知不觉中,唐红玲已经有六年没有回到北方了,她在当地合作社里结识了现在的爱人,二人因为共同的志向走在一起,相互扶持。唐红玲说:“我们一起经历了三秀山村的变化,如果没有我的先生和我一起,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守在这里。”
为了种出巨型南瓜,唐红玲在实验田里熬了三年。她说:“我和我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做记录,设置不同的条件对照,空气湿度、光照肥料、土壤环境等,都会对最后的果实样态有影响。”经过唐红玲团队的反复实验,他们终于找到了新品种“水土不服”的原因,在地里栽培出了一百五十多斤重的巨型南瓜。
一路向南,逐梦三秀山村
村民淳朴,唐红玲早已和他们打成一片。她说:“闽南地区的茶文化气息特别浓,对来客表示友好的方式就是请进家里去喝茶,我在这里生活,慢慢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。”唐红玲感受着村民对于知识分子的热情,这让她更坚定了要将外来人才引进村庄的想法。
唐红玲是一名85后,她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,研究生毕业后,便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路向南,来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。从北到南,需要穿过3000余公里的公路,地形起伏变换着,忍受着北方夏季的燥热和南方梅雨的潮湿,唐红玲带上简单行装,背包里唯一称得上沉重的,是上学时期便坚定的农业梦想。她说:“我要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。”
如何依靠农业吸引游客,这是唐红玲最头疼的问题。她回忆:“我们设想了很多方案,去不同的地方做调研,最远的一次跑到了山东寿光,那里的蔬菜大棚给了我们启发。”辗转多地调研,让唐红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她想在三秀山村打造一个“奇瓜异果园”,结合自己的农学知识和技术,引进和培育特别的蔬菜品种。
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
一百五十多斤的巨型南瓜、两米多长的蛇瓜、迷彩绿颜色的葫芦……六月份的海风吹得人心情舒畅,唐红玲正在她的实验菜园子里,和一群“奇瓜异果”度过仲夏夜。这是属于农学硕士唐红玲的仲夏夜之梦,2017年的春天,她从北方城市一路向南,住进了与海岸线靠近的一个南方小村,成为当地一个农村合作社里的农业生产总监。
文章来源:《广西农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uangxinong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2/496.html